位于广州中心城区的海珠湿地与城市地标广州塔遥相呼应。新华社发
小朋友在山东省滕州市上善公园玩耍。 新华社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水杉、杜仲树、珙桐、春兰、墨兰……2022年4月18日,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这些珍稀的重点保护植物纷纷入驻,将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代表了国家植物迁地保护的最高水平。
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鲜活侧影。
这个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全局性变化,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加生意盎然的美丽中国画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铺展。
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升到84.9%,比2015年上升18.9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5%,比2015年上升6.3个百分点。
2012年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
1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
一场春雨过后,北京碧空如洗。市民陈友元来到小区花园,享受着雨后的清新空气,他感叹:“谁能想到,短短几年,雾霾天渐渐消失了,家里的空气净化器快成了摆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些细微变化的背后,彰显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时间回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动纲领的执政党。
2017年,党的十九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再次强调“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2018年,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上述重大问题给予深刻回答。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助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块块生态短板不断补齐: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全国推行。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升到84.9%,比2015年上升18.9个百分点。
——全国动员、全民参与,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中国成为近20年来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
2 体制改革“四梁八柱”日益完善
河北承德兴隆县一些矿产企业无证采矿问题突出,江苏镇江列入清理整治清单的部分项目整治不到位,西藏昌都水泥项目生态破坏问题突出……不久前,正在进行中的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社会公开通报了以上典型案例。
近年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掀起的“绿色风暴”席卷全国,被称为我国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标志性大动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