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机友想过一个问题:
现在的电脑处理器这么厉害,为什么不用电脑 CPU 做手机芯片呢?
为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机哥几乎脱口而出说了几个答案。
X86 和 ARM 指令集不同、电脑 CPU 设计的电源不同、电脑 CPU 的尺寸也放不进去手机。
然后逮着功耗再一顿分析。
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点不一样的。
电脑的 CPU,放进手机里已经不够用了。
在机哥刚搞机的时候,处理器这三个字,CPU 这仨字母基本就代表了手机的芯片。
架构、性能、工艺,以前手机厂商就聊这么些东西。
后面慢慢的,手机游戏和拍照愈发重要,GPU 和 ISP 也就加入了战场。
接着是 AI、连接性以及各种体验相关的内容。
总而言之,现在处理器的工作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已经不再是 CPU+GPU 了。
举个例子,安卓手机里几乎最常见的高通骁龙。
机哥还记得,早年间有一款处理器应该是叫 MSM6245。
更早一些的 ASIC 芯片组还可以追溯到 CDMA 时代。
那会儿,这颗处理器真的只有 CPU 而没有 GPU 这个东西。
CPU 用的是 ARM 926EJ-s 架构,很多机友可能听都没听过。
这款芯片在 2005 年公布,2006 年出货。
比我们比较熟知的骁龙 S1 还要早一年。
骁龙 S1 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7 年的 MSM7225。
ARM v6 架构、单 CPU 核心设计、65nm 工艺、320MHz 的 Hexagon QDSP5,也还没有集成 GPU。
骁龙处理器从开始的仅有 CPU,进化成一颗完整的,同时具备 CPU、GPU、基带这些内核的芯片。
逐渐的,
比如 2008 年的 QSD8250,1GHz Scorpion CPU 内核、Adreno 200 GPU,支持 UMTS 并向后兼容 HSPA、GSM、EDGE、GPRS 等。
机友还记得 GPRS 吗?
不过,从目前检索到的信息来看。
高通官方网站对 QSD8250 以及同系列骁龙 S1 芯片配置的记载也依然很简单。